王广义 | WANG GUANGYI
北方艺术群体的武汉时期
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当代艺术思潮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众所周知。1.“两刊一报”创刊;2.“珠海会议”召开;3.“中国现代艺术展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。
所谓“两刊一报”是指(1)《美术思潮》(武汉),(2)《江苏画刊》(南京),(3)《中国美术报》(北京)。
与今天千枝纷呈的网媒、纸媒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大不相同,上世纪80年代由官方授权的传播平台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和业界影响力。
8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和今天的艺术家群落亦有很大不同,今天的艺术家群已然生长为以销售艺术品为业的“创意产业”劳动者。而活跃于80年代中期的艺术家却几乎都是“文化妄想症”患者,在他们自定义的构想中,他们往往把自己幻想为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斗士,尤其是尼采的命名——超人。
从1983、1984年开始,尤其1985年,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开始集会结社,组建了各具特色、争奇斗艳的创作实验小组或批评家团体,进而对发生在1985年的当代美术思潮指点江山、推波助澜。
在当时全国艺术家或文化人各式各样的“集结”中,创刊于1985年的《美术思潮》(美术评论双月刊,湖北文联主办)无疑成为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先锋艺术与文化的推动与发布中心。
与《中国美术报》、《江苏画刊》这样的业界核心传媒比,《美术思潮》更像是一个学术沙龙的内部学刊,具有很强的精英主义色彩,似乎凡被其刊选的文论作者都已经被评选为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人物一样,成为本时代“当仁不让”的先锋人物。
根据主编彭德的回忆录,大致有如下名字参与了《美术思潮》的创办、著述、思潮、评论、研讨以及沙龙集会等学术圈活动:
周韶华、刘纲纪、彭德、皮道坚、严善錞、黄专、祝斌、鲁虹、邓平祥、朱青生、费大为、尚扬、贾方舟、王广义、殷双喜、陈丹青、栗宪庭、黄永砯、李小山、谷文达、高名潞、唐庆年、王小箭、舒群、陈孝信、郑胜天、范景中、丁方、吴山专、毛旭辉、刘骁纯、王明贤、赵冰、张蔷、任戎、谭力勤、周彦、水天中、张志扬、鲁萌、易中天、方方等。
通过上述名单可以看到武汉作为80年代中国先锋文化策源地之一的鲜明形象。
正是被这种时代先锋“形象”所吸引,80年代的先锋艺术家无不向往去往武汉,似乎只有到了那里我们的“新主张”才会产生划时代的时代影响力,怀揣着这种激情,我于1988年8月来到武汉,落脚于坐落在武昌珞珈山的武汉大学,其后不久我又帮任戬、王广义先后调到武汉,并从此开启了“北方艺术群体”的武汉时期。其后王广义在这里完成了他震撼世界画坛的《大批判》系列,并持续不断地推出刷新中国前卫画坛的时代记录的力作。
—— 舒群 2020.8